“大暑中伏紧相连,气温升高热炎炎。”
大暑时节,炎热到了极致,此时雷雨频发,暑气蒸人。
暑邪和湿邪交替并存,我们的身体也面临着巨大的考验。
“冬病夏治”,养生从此刻开始......
01
三忌
1.忌早上运动
大暑时节最忌早上运动,应少动多静。
早上人体血压较高,此时运动容易发生危险。
可以选择在傍晚做一些运动量小的活动,如散步、垂钓、室内游泳等。
避免运动过后出汗过多,从而损伤身体机能,对身体造成伤害。
即便是进行散步、游泳等相对温和的运动后,也要及时的补充水分,以温水最佳,切忌喝冷饮。
2.忌熬夜
大暑炎热,夜晚难以入睡,长时间睡眠不足会使抵抗力下降,更容易生病。
熬夜也会增加脾胃的负担,影响食欲与身体健康。
因此,大暑节气更要保证睡眠的充足。
不仅要调整夜晚的作息时间,更要养成睡午觉的习惯。
午觉可以缓解疲惫与身体压力,建议午觉时间控制在30分钟~1小时之间。
3.忌情绪大起大落
天气闷热潮湿,会令人心烦意乱,情绪波动过大。
从而产生五内郁结,食欲不振的现象,这其实都是“情绪中暑”的症状。
天气越是炎热,越要保持内心的平和。
很多疾病都是坏情绪带来的,遇事不怒,不烦,不急躁,只有心静才能保证自身健康。
夏季要注重以心静来养心,调节情绪,可以练练书法、读读书、学学瑜伽等。
02
三 宜
1. 宜吃姜
“冬吃萝卜,夏吃姜,不用医生开药方。”
夏季燥热,人们喜欢吹空调、喝冷饮,身体中寒气聚集,影响健康。
姜可促进血液循环、驱寒气、增强免疫力,可使身体中的寒与热达到平衡。
但是吃姜也要适度,小心上火。
可将生姜切片与红糖一起熬煮,效果更佳。
2.宜出汗
出汗是排毒的最好方式。
夏季,暑热湿气积聚,出汗能将积累在身体中的燥热、寒湿排出,改变身体状况。
这时,千万不要一味的吹空调、吃冷饮,错过了排除体内毒素的黄金时期。
出汗的方式有很多,比如:热水泡脚、适度的运动等。
3.宜补钾
夏季人体出汗较多,容易导致钾元素的缺失。
如果体内缺钾,会让人感到疲倦无力,精神不振,还会造成身体机能的紊乱,引发中暑等不适。
所以,夏季补钾至关重要。
香蕉、菠菜、海带、茶叶、红豆等都是补钾的最好选择。
03
三秘诀
1. 艾叶泡脚
艾叶泡脚不仅能改善睡眠质量,还能祛除体内湿气。
将适量艾叶与水放入锅中熬开,倒入盆中,等水冷却到脚可以接受的温度时,便可开始泡脚。
泡到身体微微出汗即可,切记水温不可过高,防止烫伤;泡脚时间也不可过长,否则容易引发供血不足。
泡完脚后,也可按摩涌泉穴,达到驱寒祛湿的目的。
2. 喝清心茶
茶叶中的茶氨酸具有镇定安神的作用,应对夏季内心燥热很是有效。
此外,茶叶中富含丰富的营养物质,夏季在室内喝茶不仅能静心,还能达到避暑的效果。
其中,清心茶最适合夏季饮用。
将百合花、金莲花、金银花一起泡开,成为清心茶,清热解毒、去除心火。
喝茶可以选择热茶也可选择冷泡茶,但不可过于贪凉。
3.冬病夏治
古往今来,“冬病夏治”一直有其科学依据。
夏季炎热,出汗排毒,不好的东西自然会从身体中排出去。
再加以正确合理的生活习惯以及食物进补,可以增强人体抵抗力及免疫力。
若是在夏季养好身体,固本培元,便会在冬季减少疾病的复发。
比如:哮喘、过敏性鼻炎、气管炎等疾病,在夏季保养最好。
伏天重养生,避病一整年。
作者:逍遥子
来源:老子道德经(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,谢谢)